个人随笔
目录
Scala学习之路 (十二)Scala 泛型以及泛型约束
2019-12-21 23:12:12

泛型类

  • 在类声明时,定义一些泛型类型,然后在类的内部,就可以使用这些泛型类型
  • 在需要对类中的某些成员,如字段或方法中的参数进行统一的类型限制时,可以使用泛型类,使得程序具有更好的健壮性和稳定性
  • 在使用类的时候,将类型参数替换为实际的类型即可
  • scala会自动推断泛型类型:给泛型类型的字段赋值时,scala会自动对类型进行推断

泛型函数

  • 与泛型类相似,在声明函数时指定泛型类型,然后在函数体内,多个变量或返回值,就可以使用泛型类型进行声明。
  • 可以通过给使用了泛型类型的变量传递值,让scala自动推断泛型的实际类型,也可以在调用函数的时候,手动指定泛型的实际类型。
  1. class Triple[X, Y, Z](val first: X, val second: Y, val thrid: Z)
  2. object Hello_Type_Parameterization {
  3. def main(args: Array[String]): Unit = {
  4. //在定义后scala的类型推断会得出triple类型为 Triple[String, Int, Double]
  5. val triple = new Triple("Spark", 3, 3.1415926)
  6. //显示声明类型
  7. val bigData = new Triple[String, String, Char]("Spark", "Hadoop", 'R')
  8. //定义泛型函数
  9. def getData[T](list: List[T]) = list(list.length / 2)
  10. println(getData(List("Spark", "Hadoop", 'R'))) //Hadoop
  11. //显式指定类型
  12. val f = getData[Int] _ //val f: List[Int] => Int
  13. println(f(List(1,2,3,4,5,6,7,8))) //5
  14. //定义参数也存在上下文的约束
  15. def foo[A, B](f: A => List[A], b: A) = f(b)
  16. }
  17. }

类型变量的边界(Bounds)

  • <: :指明上界,表达了泛型的类型必须是”某种类型”或某种类型的”子类”
  • ‘>: :指明下界,表达了泛型的类型必须是”某种类型”或某种类型的”父类”
  1. /**
  2. * 这里的[T <: Comparable[T]] 表示类型T必须是Comparable[T]的子类
  3. * 如果T为Comparable[T]的子类了,那么T一定会有compareTo这个方法,这是一个java的方法
  4. */
  5. class Pair[T <: Comparable[T]](val first: T, val second: T) {
  6. def bigger = if(first.compareTo(second) > 0) first else second
  7. }
  8. object Type_Variable_Bounds {
  9. def main(args: Array[String]): Unit = {
  10. val pair = new Pair("Spark", "Hadoop")
  11. println(pair.bigger) //Spark
  12. }
  13. }

可以参考:Scala学习之路 (十)Scala的上届和下届

视图界定 View Bounds

  • view bounds其实就是bounds 上边界的加强版本,对bounds的补充 <:变成<%
  • 可以利用implicit隐式转换将实参类型转换成目标类型

可以参考:Scala学习之路 (十一)Scala的视图界定


上下文界定Context Bounds

上下文界定[T : Ordering],这种写法在Spark中是广泛使用的,说明存在一个隐式的值Ordering[T]。

  1. implicit ordered: Ordering[T]
  1. class Pair_Ordering[T : Ordering] (val first: T, val second: T) {
  2. //这是一个隐式转换的显式定义,这个函数没有参数,当时函数执行的时候 这个隐式值就会自动传进来
  3. def bigger(implicit ordered: Ordering[T]) = {
  4. if (ordered.compare(first, second) > 0) first else second
  5. }
  6. }
  7. object Context_Bounds {
  8. def main(args: Array[String]): Unit = {
  9. val pair = new Pair_Ordering("Spark", "Hadoop")
  10. println(pair.bigger) //Spark
  11. val pairInt = new Pair_Ordering(3, 5)
  12. println(pairInt.bigger) //5
  13. }
  14. }

ClassTag和Manifest

  • 上下文界定[T : ClassTag]:相当于动态类型,记录了当前T的类型,你使用时传入什么类型就是什么类型,在实际运行的时候我们获取T具体的类型
  • 主要是应用于创建泛型数组,因为数组必须有具体的类型,否则无法创建相应的数组,利用[T : ClassTag]就可以创建成功
  1. import scala.reflect.ClassTag
  2. object Manifest_ClassTag {
  3. def main(args: Array[String]): Unit = {
  4. /**
  5. * Q: 可以创建泛型数组吗?
  6. *理论上是不可以的,因为没有指定具体的,在Scala程序运行中,数组必须有具体的类型,没有否无法创建的相应的数组
  7. *引出Manifest的概念可以创建泛型数组
  8. *[T : Manifest]这样的写法被称之为Manifest上下文界定 实质上这是需要一个Manifest[T]类型的隐式对象 这又是一个"隐式转换"的过程,有这样的一个隐式转换来辅助我们构建Manifest[T]来确定T的类型
  9. * 通过这个隐式的值来辅助构建泛型数组,来确定T的具体类型
  10. * 所以在创建泛型函数时 需要Manifest的类型来辅助构建泛型数组,借助Manifest类型对象来指定泛型数组具体的类型
  11. *
  12. * 通过Manifest[T]可以记录T的类型 在实际运行的时候我们获取T具体的类型
  13. * */
  14. def arrayMake[T : Manifest](first: T, second: T) = {
  15. val r = new Array[T](2)
  16. r(0) = first
  17. r(1) = second
  18. r
  19. }
  20. arrayMake(1, 2).foreach(println) //1 2
  21. /**
  22. * Manifest的原生写法 不推荐
  23. */
  24. def manif[T](x: List[T])(implicit m: Manifest[T]) = {
  25. if (m <:< manifest[String]) //<:< 表示 m是manifest[String]类型
  26. println("List Strings")
  27. else
  28. println("Some other type")
  29. }
  30. manif(List("Spark", "Hadoop")) //List Strings
  31. manif(List(1, 2)) //Some other type
  32. manif(List("Scala", 3)) //Some other type
  33. /**
  34. * [T : ClassTag]这种写法说明:当这个函数在运行时时 对存在一个ClassTag[T]一个隐式值 这种方式是最常用的
  35. 主要是在运行时指定,在编译时无法确定的type的信息
  36. 编写编译的时候没有具体类型,运行的时候必须要有具体的类型,所以需要一种机制运行的时候会根据类型进行推断类型,classTag会帮我们存储这个类的信息,然后交给虚拟机
  37. */
  38. def mkArray[T : ClassTag](elems: T*) = Array[T](elems: _*)
  39. mkArray(42, 13).foreach(println) //42 13
  40. mkArray("Japan", "Brazil", "Germany").foreach(println) //"Japan", "Brazil", "Germany"
  41. }
  42. }

Scala多重界定

  • T <: A with B:T是A或者B的子类
  • T >: A with B:A或者B是T的子类
  • T >: A <: B:T同时拥有下界A和上界B(也就是说A必为B的子类型,下界必须写在前面,上界必须写在后面)
  • T : A : B : 上下文界定
  • T <% A <% B:视图界定,T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视图界定,必须能够同时转化为A和B的要求

Scala类型约束

  1. /**
  2. * A =:= B 表示A类型等同于B类型
  3. * A <:< B 表示A类型是B类型的子类型
  4. */
  5. object Type_Contraints {
  6. def main(args: Array[String]): Unit = {
  7. //隐式参数是从哪里传进来的?后面有一些列的判断
  8. def rocky[T](i: T)(implicit ev: T <:< java.io.Serializable) {
  9. println(ev) //<function1>
  10. println("Life is short, you need Spark!")
  11. }
  12. rocky("spark")
  13. //rocky(100) error:Cannot prove that Int <:< java.io.Serializable.
  14. }
  15. }

总结

边界(Bounds)

  • [T <: Comparable[T]]
  • <: :指明上界,表达了泛型的类型必须是”某种类型”或某种类型的”子类”
  • ‘>: :指明下界,表达了泛型的类型必须是”某种类型”或某种类型的”父类”

视图界定 View Bounds

  • [T <% Comparable[T]]
  • <% : 对上边界的加强版,可以利用implicit隐式转换将实参类型转换成目标类型

上下文界定Context Bounds

  • [T : Ordering]
    说明存在一个隐式的值
    1. Ordering [T](implicit ordered: Ordering[T])
  • 针对创建泛型数组的上下文界定:
    1. [T : ClassTag]
    2. [T : Manifest]
 372

啊!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丑的留言输入框功能~


当然,也是最丑的留言列表

有疑问发邮件到 : suibibk@qq.com 侵权立删
Copyright : 个人随笔   备案号 : 粤ICP备1809939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