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域名的形式
域名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,是一串用“.”分隔的多个单词,最右边的被称为“顶级域名”,然后是“二级域名”,层级关系向左依次降低。
最左边的是主机名,通常用来表明主机的用途,比如“www”表示提供万维网服务、“mail”表示提供邮件服务,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,名字的关键是要让我们容易记忆。
看一下极客时间的域名“time.geekbang.org”,这里的“org”就是顶级域名,“geekbang”是二级域名,“time”则是主机名。使用这个域名,DNS就会把它转换成相应的IP地址,你就可以访问极客时间的网站了。
域名不仅能够代替IP地址,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。
在Apache、Nginx这样的Web服务器里,域名可以用来标识虚拟主机,决定由哪个虚拟主机来对外提供服务,比如在Nginx里就会使用“server_name”指令:
server {
listen 80; #监听80端口
server_name time.geekbang.org; #主机名是time.geekbang.org
...
}
域名本质上还是个名字空间系统,使用多级域名就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国家、地区、组织、公司、部门,每个域名都是独一无二的,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标识。
因为这个特性,域名也被扩展到了其他应用领域,比如Java的包机制就采用域名作为命名空间,只是它使用了反序。如果极客时间要开发Java应用,那么它的包名可能就是“org.geekbang.time”。
而XML里使用URI作为名字空间,也是间接使用了域名。
2.域名的解析
就像IP地址必须转换成MAC地址才能访问主机一样,域名也必须要转换成IP地址,这个过程就是“域名解析”。
目前全世界有几亿个站点,有几十亿网民,而每天网络上发生的HTTP流量更是天文数字。这些请求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域名来访问网站的,所以DNS就成了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,必须要保证域名解析稳定可靠、快速高效。
DNS的核心系统是一个三层的树状、分布式服务,基本对应域名的结构:
- 1)根域名服务器(Root DNS Server):管理顶级域名服务器,返回“com”“net”“cn”等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;
- 2)顶级域名服务器(Top-level DNS Server):管理各自域名下的权威域名服务器,比如com顶级域名服务器可以返回apple.com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;
- 3)权威域名服务器(Authoritative DNS Server):管理自己域名下主机的IP地址,比如apple.com权威域名服务器可以返回www.apple.com的IP地址。
在这里根域名服务器是关键,它必须是众所周知的,否则下面的各级服务器就无从谈起了。目前全世界共有13组根域名服务器,又有数百台的镜像,保证一定能够被访问到。
有了这个系统以后,任何一个域名都可以在这个树形结构里从顶至下进行查询,就好像是把域名从右到左顺序走了一遍,最终就获得了域名对应的IP地址。
例如,要访问“www.apple.com”,就要进行下面的三次查询:
- 1)访问根域名服务器,它会告诉你“com”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;
- 2)访问“com”顶级域名服务器,它再告诉你“apple.com”域名服务器的地址;
- 3)最后访问“apple.com”域名服务器,就得到了“www.apple.com”的地址。
虽然核心的DNS系统遍布全球,服务能力很强也很稳定,但如果全世界的网民都往这个系统里挤,即使不挤瘫痪了,访问速度也会很慢。
所以在核心DNS系统之外,还有两种手段用来减轻域名解析的压力,并且能够更快地获取结果,基本思路就是“缓存”。
- 首先,许多大公司、网络运行商都会建立自己的DNS服务器,作为用户DNS查询的代理,代替用户访问核心DNS系统。这些“野生”服务器被称为“非权威域名服务器”,可以缓存之前的查询结果,如果已经有了记录,就无需再向根服务器发起查询,直接返回对应的IP地址。这些DNS服务器的数量要比核心系统的服务器多很多,而且大多部署在离用户很近的地方。比较知名的DNS有Google的“8.8.8.8”,Microsoft的“4.2.2.1”,还有CloudFlare的“1.1.1.1”等等。
- 其次,操作系统里也会对DNS解析结果做缓存,如果你之前访问过“www.apple.com”,那么下一次在浏览器里再输入这个网址的时候就不会再跑到DNS那里去问了,直接在操作系统里就可以拿到IP地址。
- 另外,操作系统里还有一个特殊的“主机映射”文件,通常是一个可编辑的文本,在Linux里是“/etc/hosts”,在Windows里是“C:\WINDOWS\system32\drivers\etc\hosts”,如果操作系统在缓存里找不到DNS记录,就会找这个文件。
有了上面的“野生”DNS服务器、操作系统缓存和hosts文件后,很多域名解析的工作就都不用“跋山涉水”了,直接在本地或本机就能解决,不仅方便了用户,也减轻了各级DNS服务器的压力,效率就大大提升了。
下面的这张图比较完整地表示了现在的DNS架构。
在Nginx里有这么一条配置指令“resolver”,它就是用来配置DNS服务器的,如果没有它,那么Nginx就无法查询域名对应的IP,也就无法反向代理到外部的网站。
resolver 8.8.8.8 valid=30s; #指定Google的DNS,缓存30秒
3.域名的“新玩法”
有了域名,又有了可以稳定工作的解析系统,于是就可以实现比IP地址更多的“新玩法”了。
第一种,也是最简单的,“重定向”。因为域名代替了IP地址,所以可以让对外服务的域名不变,而主机的IP地址任意变动。当主机有情况需要下线、迁移时,可以更改DNS记录,让域名指向其他的机器。
比如,你有一台“buy.tv”的服务器要临时停机维护,那你就可以通知DNS服务器:“我这个buy.tv域名的地址变了啊,原先是1.2.3.4,现在是5.6.7.8,麻烦你改一下。”DNS于是就修改内部的IP地址映射关系,之后再有访问buy.tv的请求就不走1.2.3.4这台主机,改由5.6.7.8来处理,这样就可以保证业务服务不中断。
第二种,因为域名是一个名字空间,所以可以使用bind9等开源软件搭建一个在内部使用的DNS,作为名字服务器。这样我们开发的各种内部服务就都用域名来标记,比如数据库服务都用域名“mysql.inner.app”,商品服务都用“goods.inner.app”,发起网络通信时也就不必再使用写死的IP地址了,可以直接用域名,而且这种方式也兼具了第一种“玩法”的优势。
第三种“玩法”包含了前两种,也就是基于域名实现的负载均衡。
这种“玩法”也有两种方式,两种方式可以混用。
第一种方式,因为域名解析可以返回多个IP地址,所以一个域名可以对应多台主机,客户端收到多个IP地址后,就可以自己使用轮询算法依次向服务器发起请求,实现负载均衡。
第二种方式,域名解析可以配置内部的策略,返回离客户端最近的主机,或者返回当前服务质量最好的主机,这样在DNS端把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,实现负载均衡。
前面说的都是可信的DNS,如果有一些不怀好意的DNS,那么它也可以在域名这方面“做手脚”,弄一些比较“恶意”的“玩法”,举两个例子:
- “域名屏蔽”,对域名直接不解析,返回错误,让你无法拿到IP地址,也就无法访问网站;
- “域名劫持”,也叫“域名污染”,你要访问A网站,但DNS给了你B网站。
小结
- 1)域名使用字符串来代替IP地址,方便用户记忆,本质上一个名字空间系统;
- 2)DNS就像是我们现实世界里的电话本、查号台,统管着互联网世界里的所有网站,是一个“超级大管家”;
- 3)DNS是一个树状的分布式查询系统,但为了提高查询效率,外围有多级的缓存;
- 4)使用DNS可以实现基于域名的负载均衡,既可以在内网,也可以在外网。
作者:王侦
链接: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f7bf733bfddf
来源:简书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