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人随笔
目录
最大堆原理及Java版实现
2020-04-12 23:51:34

优先队列

普通的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,元素在队列尾追加,而从队列头删除。在优先队列中,元素被赋予优先级。当访问元素时,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元素最先删除。优先队列具有最高级先出 (first in, largest out)的行为特征。通常采用堆数据结构来实现。

​ 堆(英语:heap)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类特殊的数据结构的统称。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树的数组对象。堆总是满足下列性质:

  • 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;
  •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。

堆的实现通过构造二叉堆(binary heap),实为二叉树的一种;由于其应用的普遍性,当不加限定时,均指该数据结构的这种实现。这种数据结构具有以下性质。

  • 任意节点小于(或大于)它的所有后裔,最小元(或最大元)在堆的根上(堆序性)。
  • 堆总是一棵完全树。即除了最底层,其他层的节点都被元素填满,且最底层尽可能地从左到右填入。

将根节点最大的堆叫做最大堆或大根堆,根节点最小的堆叫做最小堆或小根堆。

我们这里讲的是二叉堆。

堆的入队和出队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(log n)

上图就是一个最大堆的事例

下面我们使用数组来构建一个最大堆,在这里为了便于理解,数组索引为0的节点不存放数值,从第二个节点开始存放数据。

当前节点的父节点、左孩子、右孩子的索引就会有如下的关系:

  • 父节点的索引:index/2 (index为当前节点的索引)
  • 左孩子的索引:index*2
  • 右孩子的索引:index*2+1

如果从数组的第一个节点开始存放数据的话,当前节点的父节点、左孩子、右孩子的索引就会有如下的关系:

  • 父节点的索引:(index-1)/2 (index为当前节点的索引)
  • 左孩子的索引:index*2+1
  • 右孩子的索引:index*2+2

最大堆的基础架构

  1. import java.util.ArrayList;
  2. public class MaxHeap<E extends Comparable<E>> {
  3. //这里使用数组来实现
  4. private ArrayList<E> data;
  5. public MaxHeap(int capacity) {
  6. data = new ArrayList<>(capacity);
  7. }
  8. public MaxHeap() {
  9. data = new ArrayList<>();
  10. }
  11. //返回堆中元素的个数
  12. public int getSize() {
  13. return data.size();
  14. }
  15. //判断堆是否为空
  16. public boolean isEmpty() {
  17. return data.isEmpty();
  18. }
  19. //返回完全二叉树中索引为index的节点的父节点的索引
  20. private int parent(int index) {
  21. if (index == 0)
  22.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index-0 doesn't have parent");
  23. return (index - 1) / 2;
  24. }
  25. //返回完全二叉树中索引为index的节点的左孩子的索引
  26. private int leftChild(int index) {
  27. return index * 2 + 1;
  28. }
  29. //返回完全二叉树中索引为index的节点的右孩子的索引
  30. private int rightChild(int index) {
  31. return index * 2 + 2;
  32. }
  33. //交换索引为i、j的值
  34. private void swap(int i, int j) {
  35. E t = data.get(i);
  36. data.set(i, data.get(j));
  37. data.set(j, t);
  38. }
  39. }

往堆中添加元素

再向堆中添加元素时,除了要维持完全二叉树的结构,还要注意堆的约束条件:根节点的值要大于左右子树的值。

在这里因为我们使用数组来实现的堆,所以添加元素时,我们可以先将元素添加到数组的末尾,然后循环的与父节点比较大小,比父节点大就与父节点交换位置,之后就继续与新的父节点比较大小,直到小于等于父节点。

如上图所示,我们要在这个堆中添加一个元素36

先将元素添加到数组的末尾。

然后通过当前的索引计算出父节点的索引,通过索引得到父节点的值16,通过比较新添加的节点比其父节点大,所以将新添加的值与父节点交换在数组中的位置。之后再与新的父节点41比较,36<41,结束操作。

添加元素的代码实现

  1. //向堆中添加元素
  2. public void add(E e) {
  3. data.add(e);
  4. siftUp(data.size() - 1);
  5. }
  6. private void siftUp(int k) {
  7. //k不能是根节点,并且k的值要比父节点的值大
  8. while (k > 0 && data.get(parent(k)).compareTo(data.get(k)) < 0) {
  9. swap(k, parent(k));
  10. k = parent(k);
  11. }
  12. }

删除堆顶元素

删除堆顶元素要注意维持堆的特殊性质。这里举个例子。

要将这个堆中删除最大值,也就是堆顶元素62,先将62取出。

将堆顶元素和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互换,也就是数组的首尾元素互换。

删除最后一个元素,也就是堆中的最大值

将当前的堆顶元素16的左右孩子41、30进行比较,找出最大的一个41,再与根节点16进行比较,左孩子41比根节点16大,所以将根节点与其左孩子互换,如上图所示。
重复上面的操作,直到当前节点的值大于其左右子树。过程如下所示。

删除堆顶元素的代码实现

  1. //看堆中最大的元素
  2. public E findMax() {
  3. if (data.size() == 0)
  4.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("Can not findMax when heap is empty");
  5. return data.get(0);
  6. }
  7. //取出堆中最大的元素
  8. public E extractMax() {
  9. E ret = findMax();
  10. swap(0, data.size() - 1);
  11. data.remove(data.size() - 1);
  12. siftDown(0);
  13. return ret;
  14. }
  15. private void siftDown(int k) {
  16. //leftChild存在
  17. while (leftChild(k) < data.size()) {
  18. int j = leftChild(k);
  19. //rightChild存在,且值大于leftChild的值
  20. if (j + 1 < data.size() &&
  21. data.get(j).compareTo(data.get(j + 1)) < 0)
  22. j = rightChild(k);
  23. //data[j]是leftChild和rightChild中最大的
  24. if (data.get(k).compareTo(data.get(j)) >= 0)
  25. break;
  26. swap(k, j);
  27. k = j;
  28. }
  29. }

Replace操作

Replace是指将堆中的最大元素取出,替换另一个进去。

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使用之前的extractMax()和add()来实现,但是这样的时间复杂度将会是两次的O(log n),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将堆顶元素替换以后执行sift down操作,这样时间复杂度就只有O(log n)。

  1. //取出堆中最大的元素,替换为元素e
  2. public E replace(E e){
  3. E ret = findMax();
  4. data.set(0, e);
  5. siftDown(0);
  6. return ret;
  7. }

Heapify操作

Heapify是指将数组转化为堆

这里我们先将数组直接看成是一个完全二叉树,然后找到这棵二叉树的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的节点,也就是该树的最后一个节点的父节点。然后从这个节点开始到根节点结束,执行sift down操作。

这样的时间复杂度为O(n)

Heapify代码实现

  1. //heapify操作:将数组转化为堆
  2. public MaxHeap(E[] arrs) {
  3. data = new ArrayList<>(Arrays.asList(arrs));
  4. for (int i = parent(data.size() - 1); i >= 0; i--) {
  5. siftDown(i);
  6. }
  7. }

堆排序思路

1、先数组初始化建立最大堆:时间复杂度为O(n)
2、然后第一个值和最后一个值替换:时间复杂度为O(1)
3、除开最后一个值再剩下的建立最大堆:时间复杂度为O(logn)
4、重复步骤2和3直到全部排序完,则数组排序成功:时间复杂度为O(n+nlogn)

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:O(n)+O(n+nlogn)=O(nlogn)


版权声明:本文为CSDN博主「岁月长ch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 CC 4.0 BY-SA 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qq_37044026/java/article/details/86714130

 1366

啊!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丑的留言输入框功能~


当然,也是最丑的留言列表

有疑问发邮件到 : suibibk@qq.com 侵权立删
Copyright : 个人随笔   备案号 : 粤ICP备18099399号-2